方案設計說明
設計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2、《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實施細則》(建設部建規(1995)333號文發布);
3、《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
4、《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一2005 );
5、《城市道路交通設計規范》(GB50220-95);
6、《住宅設計標準》(DGJ
7、《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 )
8、“青島市城市建筑規劃管理辦法”;
9、規劃核準的用地范圍紅線圖及基地地形圖;
10、工程設計招標文件;
11、國家及地方現行有關法律、法規及設計規范和標準。
項目概況
該項目基地位于青島開發區濱海大道南側,總用地10809㎡,為石雀灘小區的一個組成部分,。濱海大道為城市主要道路,綠化帶寬
基地地塊四周均為為規劃居住用地,周邊配套齊全,交通便利,環境景觀優越,極為適合打造高品質生活社區,成為開發區自具特色的優雅高檔居區。
規劃設計構思
充分利用基地周邊資源,采用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和人性化的結構特征,營造優雅的居住氛圍,為居住者提供親切宜人的空間感受。
通過對周邊已形成的城市資源的研究,抓住與城市緊密銜接的切入點,是本設計規劃結構的基礎。交通、社區配套、景觀資源等元素的疊加、重組,構成了該設計的基本格局。
體現“以人為本”,意在營造適宜人活動的尺度和空間。小區——組團——鄰里空間在此得到了強化,同時限定空間,增強歸屬感,強調鄰里空間,促進人與人的交往,塑造親切的可交流的界面。
貫徹“低碳、環?!钡睦砟?,小區內部景觀結合地勢,形成不同層次的臺地景觀,豐富小區的環境效果。
總體規劃設計
規劃結構
為了適應城市人口老齡化及家庭結構的變化,以及現代人思想意識的變遷,在設計中強化組團模式,突出鄰里空間。運用城市社會學理論,以半封閉的院落作為小區住宅布局的基本形式,加強鄰里空間的組織,增強居民歸屬感。院落——組團——小區的空間關系變化,一方面有助于營造親切的鄰里互動氛圍,同時也有利于小區分級管理。
鄰里空間普遍比組團空間提高場地標高,使居住者產生歸屬的感覺,借用提升的場地,在半地下置機動車庫,同時結合天窗使地下車庫得以采光通風,成為“陽光車庫”。
道路交通系統
根據對現狀外圍交通的分析,將小區主要出入口安排在東側和西側。
景觀綠化系統
小區有3個多層樓座組成,用地狹小,設計強調單體的外立面的可識別性,強調場景氣氛,以此形成區域歸屬感。綠化沿道路做帶狀綠化,并重點處理單體入口等節點部位,小區南側設帶型中心綠化,為小區使用。
無障礙設計:
本次規劃主要在五個方面進行了無障礙設計要求。第一類是道路上的無障礙設施,包括坡道、盲道;第二類是低位裝置、專用停車道、安全扶手;第三類是警示信號、提示音響、指示裝置;第四類是無障礙廁所、廁位;第五類是無障礙標志。
6.豎向規劃:遵循以下幾點設計原則
⑴ 經濟性原則
在滿足豎向坡度及景觀、排水要求的前提下,應合理利用地貌,盡量減少土方量,降低工程造價。
⑵ 科學性原則
豎向設計應充分尊重科學,根據本地塊已建成路網及地勢的實際限制條件,做出科學合理的豎向設計。
⑶ 豎向規劃和市政管線規劃有機結合的原則
豎向規劃設計應和雨排等市政管線規劃有機結合,來合理確定豎向高程和地面排水方向。
⑷ 已建和規劃互相兼顧的原則
豎向規劃應兼顧已建成道路和建筑的實際高程,通過合理順接,保證道路排水的坡度要求。
5形象定位
通過建筑與自然景觀的完美融合,將小區打造成人們心靈的歸宿,與自然環境零距離接觸,休閑養生的居家良地以及不斷提升自我價值和社區精神的塑造地!
享受高品質的景設計,引領未來居住新文化!
建筑單體
整體觀感力求大氣穩重、清新典雅、舒適和諧。以挺拔的立面豎向線條和高低錯落的頂部處理形成豐富的建筑群體天際輪廓,營造出兼具海派韻味和時代氣息的建筑形象。結合總體規劃的思想,在小區不同位置結合其具體功能要求和其特定的景觀環境。
高層住宅樓3棟為11層,南側1棟為10層,層高
經濟技術指標
名稱 | 數量 | 單位 | 備注 |
總用地面積 | 10809 | ㎡ |
|
總建筑面積 | 24809.28 | ㎡ |
|
地上建筑面積 | 15782.38 | ㎡ |
|
地下建筑面積 | 9026.9 | ㎡ |
|
建筑密度 | 14.11% | % |
|
容積率 | 1.46 | |
|
綠地率 | 30 | % |
|
機動車停車位 | 191 | 輛 |
|
戶數 | 192 |
|
|